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(叶轩魏忠贤)最新小说全文阅读-热点小说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(叶轩魏忠贤)最新章节免费阅读

xiaor 2024-05-01 09:19:22 1

  在“红丸”、“移宫”两案中,又与阉党针锋相对,结果被魏忠贤给罢官了,现在应该赋闲在老家。

  哦,对了,他还有篇奏疏是:论核饷练兵方略,但因牵扯甚大,没有被采用。”

  “派人传旨,传侯恂回来!”

  对于王承恩说的这些崇祯不太清楚,但他知道此人会慧眼识人、有能力就行了。

  至于说是不是东林党都无所谓,禁军在手,听话好好做事则罢了,不听话搞幺蛾子他也不惯着。

  搞定了这些,崇祯才长长的出了口气。

  第二天的早朝,群臣行礼后,孙承宗出班了。

  “陛下,臣恳请朝廷组建大明火器研究院,理由有十,一、红夷大炮在宁远大捷中威力已经验证……。”

  足足说了一刻钟的时间,将火器的利弊都讲了个遍。

  然后内阁的其余三人也都站了出来纷纷表示赞成。

  见状,崇祯问道:“诸位爱卿的意思呢?”

  “请陛下示下!”

  群臣自然没有反对,昨天銮驾出了皇宫,没有丝毫的掩饰,随驾的有哪些人,也不是什么秘密。

  很显然,皇帝和内阁已经定好了,到这里只是走个流程,他们若是不知趣反对,那就好日子也到头了。

  “既然诸位爱卿都同意了,此事交由内阁去办,速度要快,各部要积极配合。”

  崇祯说完又看向了户部尚书:“郭爱卿,火器研究院的成立会用到大量的铁,今年铁的产量有多少?”

  “回陛下,截止到十一月初,各地报回来的产量为8000万斤,预计今年在9700万斤左右,但因为有些地方是直接折银子的,所以估计朝廷能得到的生铁预在7000万斤。”

  “户部存铁量有多少?”

  “陛下,约600万斤。”

  听完数据崇祯眉头轻皱,脑海中闪过一道灵光,从这个存量中,他似乎发现了一些秘密。

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(叶轩魏忠贤)最新小说全文阅读-热点小说斩尽奸臣后,大明盛世三百年(叶轩魏忠贤)最新章节免费阅读

  投推荐票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章加入书签返回书架

第123章 未雨绸缪,大举冶铁

  7000万斤听着很多,实际上算起来还真不算多。

  一门红夷大炮差不多在3000-7000斤,以5000斤为中位数。

  一门炮配50发炮弹,一枚炮弹按10斤算,折算一门个红夷大炮得5500斤,也只能打造一万三千门左右。

  但其他地方就不消耗了吗?

  大明有两亿人,按一家八口算,也有2500万户。

  一家子的锅、铲、农具等等,一户一年消耗两斤铁不算多吧,这个重量连也只够打把锄头,这就去掉了5000万斤。

  耕地效率差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铁的产量不够。

  以崇祯看来,估计是朝廷故意不产那么多,很可能就是故意不让百姓吃饱.

  至于原因阴暗点想就是怕百姓闹事,或者民变时能在民间找到大量的铁制造兵器。

  炼铁厂既然能开十个,那一定就能开二十个,为了维护皇权稳定,置数以千万计百姓不顾,朝廷还真是好手段。

  大明有280万军队的需求,什么锁子甲、明盔甲、盾牌等等都特消耗铁,每年军队消耗1000万斤不算多吧。

  各地修城修房子等等,一年消耗五百万斤也不多。

  这么算下来,能够供给火器研究院的也只有五百万斤左右,也只能造九百门红夷大炮。

  以现在的制造技术,能有五成的合格率就算是不错了。

  所以,这个产量真的差太多了。

  崇祯坐在龙椅上眉头轻皱,下面群臣看的有些心惊,每次看到皇帝这个表情,都会有大事发生。

  过了好一会儿后,崇祯开口了。

  “郭尚书,从明年开始,三年内逐渐收回铁矿和冶炼的私营权,以后的开采、冶炼全部由朝廷控制。”

  “第二,明年的铁产量必须达到一万五千万斤(1.5亿),后年必须达到两万万斤。”

  “第三,朕听闻有一种‘苏钢’的炼制方法,炼出的铁制作刀具极其锋利,这种冶炼方法是可取的,

  户部在以后冶炼的过程中,要注意研究,只要能发明新的方法,可以提高铁的硬度等等,都要重奖。”

  “臣遵旨!”

  郭允厚立刻回应。

  群臣都有些疑惑,搞不清楚皇帝要这么多的铁做什么。

  崇祯之所以要这么多的铁是因为他得为以后田地分给百姓、水泥做准备。

  等田地到了百姓手上,那肯定需要大量的农具,到时候再去做就过了农时了。

  用水泥修路、修城墙等等,都需要用铁来代替钢筋,因为缺铁没法修,那就太耽误事情了。

  反正现在朝廷有银子,多备点铁也没有关系。

  不仅是铁,以后的盐、酒、盐、茶叶都要重新规划,而不是现在一张盐引就能卖盐了,太过于混乱了。

  “好了,铁的事情就这样定了,郭爱卿朝会后着手做整顿计划,做好后呈给朕看。”

  待郭允厚回应后,崇祯朝着王承恩看了一眼,王承恩立刻上前,高声道:“传孙传庭觐见!”

  等在皇极门外的孙传庭立刻进了皇极殿,朝着崇祯行礼。

  群臣看着身着绯袍,绘着狮子的补子,神情有些疑惑,这可是二品武将的朝服。

  二品武将说多不多,说少也不少,他们也都认识,什么时候朝廷又出现了一个二品的武将?

  “诸位爱卿,朕成立了禁军都指挥司,这位就是禁军都司的第一任都指挥使孙传庭,

  你们相互认识一下,以后孙爱卿有什么要求,你们也配合一下!”

  此话一出,群臣顿时愣住了。

  大明两京十三省共有二十一个都司,大明也存在两百多年了,可从未有过禁军都指挥司。

  布政司、按察司、都司为地方的三司,分掌一省行政、司法、军事,都司是地方最高军事领导机构,负责各辖区内的卫所。

  都司听命于武军都督府,五局都督府又听命于兵部,复杂的一逼。

  崇祯懒得再多说,禁军是皇帝的亲军,皇帝想咋搞就咋搞,现在只是告诉他们一声,免得以后误会。

  “诸位爱卿,过完年就是崇祯元年,朕想在二月二龙抬头开武科,可有异议?”

  此言一出,群臣再次愣住了,武科多么陌生而又熟悉的词。

  武科太祖时就有,但一直到成化年间太监王直的建议才定下了制度,设定武乡、会试两级比试。

  但大明从太祖时定下的规矩,军事职位多半由世荫承袭,再加上由行伍逐步提拔起来的,武举选将只是个补充形式。

  所以每三年一次的武科举就成了一个过场,朝臣也都是应付一下,武举出人不多。

  所以,他们乍一听皇帝要开武科才有些出神。

  群臣沉默了一会儿后,吏部尚书房壮丽出班:“陛下,按照武科三年一开,明年刚好是开武科的时间,开武科臣是赞同的,但是不是缓上几年?

  臣反对理由有三,第一,大量武举候缺待职,往往旧科还未推尽,新科已开始,万历八年到天启五年,共开武科16次,

  臣这段时间清查了吏部过往,武举候缺待职者已经高达五百余人,仅万历八年执籍待推者就达一百八十余人,

  其二、按要求武科之人必须要在北京待命,以候补的那点俸禄,在北京城的负担很严重,根本就无法正常生活,

  其三、武科本为取将,但现在是只选不用,武科就失去了设立的意义,

  武科谒选者往待推一二十年,这会

2万+
1 点赞

相关阅读

精选句子大全